舌尖之旅寻味通辽写在ldquo中国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是一座魅力的城市
或许,你不曾来过
或许,你已深深爱上
他叫通辽
有人说,喜欢他的美丽风景
有人说,喜欢他的民俗风情
而我却喜欢他独有的味道
这座享有着“中国蒙餐之都”之城,
世世代代传承着属于自己的美食文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拾起这些味蕾上的记忆,
寻找这座城市深藏的密码。
蒙餐有独特的名称,分为红食和白食。红食指肉类,蒙语叫“乌兰伊德”,主要以牛羊肉为主。春秋吃温补脾胃,夏季吃去除湿气,冬季吃暖中补虚。
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礼仪之首。据《达斡尔蒙古考》载道:“餐品至尊,未有过于烤全羊也”。身着传统蒙古族服饰,坐在蒙古包内,欣赏呼麦、顶碗舞等蒙古族歌舞表演,品尝刚刚出炉的烤全羊与原生态食材制作的菜品,不仅大饱眼福,同时也大饱口福。
手把肉
手把肉是科尔沁草原牧民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肴。割下一块肉,蘸点儿配着的酱,直接放在嘴里。完了还不够,必须还的嘬一下手指头,香味立刻就占领了你的味蕾。
牛肉干
科尔沁牛肉干历史悠久,且营养丰富,携带方便,易于保存,不仅被誉为“成吉思汗的军粮”,更是一个古老民族的滋养。千百年来牛肉干走进千家万户,以美食的传奇故事,演绎着蒙餐的前世今生。
羊杂汤
在通辽,有人说最高水准的蒙餐不是烤全羊,而是能吃出最本质味道的羊杂汤。看似平淡无奇,却有丰富内涵和韵味。以为是白开水煮的清汤,实则清鲜淡雅,不油不腻,羊肉仍旧是羊肉的味道,却多了一脉草原的鲜香,在平凡中脱颖而出。
蒙古馅饼
蒙古族馅饼是一种风味面食,据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年,世界最大馅饼诞生在科尔沁草原。蒙古馅饼皮薄、馅细为特点,烙制后形如铜锣,外焦里嫩,用筷子破开饼皮,热气升腾,香味扑鼻,引发人们强烈食欲。
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寓意纯洁、吉祥、崇高之意。白食指以奶原料制成的食品,是接待亲朋好友时的必备品。白食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是蒙餐上必备的美食。
奶豆腐
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种类多,纯正牧民家做出来的奶豆腐,状如一块大肥皂,然而奶香浓郁,吃到嘴里就一个字:香!拔丝奶豆腐也是一道蒙古名菜。
奶皮子
蒙古语称"乌如木",是奶食品系列中的佳品,营养价值颇高。奶皮纯黄夹白,油渍点点,蜂窝沙孔满布,入口奶油溢香,酥柔味美,不油不腻,营养丰富,切盘上席,作为干果软糖,则是很好的奶油小吃。
酸奶
虽然市面上的各种酸奶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但是对于通辽人来讲,还是一碗地地道道的蒙古酸奶更让人回味无穷!
黄油
黄油是“奶食之上品”。将白油放入锅中用微火熬制,水蒸发后,待颜色逐渐由白变黄,即成黄油。
炒米
炒米味美耐饥,吃法简便,从古有“暖穿痞子,饱吃糜子子”传说。日常生活蒙古族人出牧,行猎,炒米是必备的食品,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今。
奶茶
崭新的一天被热腾腾的奶茶唤起,奶茶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情感、一种仪式。奶茶里泡得松软的奶皮,脆脆的炒米,以及越喝越对脾胃的鲜美,以及妥心妥肺又回味悠长的甘甜……
时间流逝
城市变迁
未曾变的是记忆中的味道
无论是外酥里嫩的烤全羊
还是细腻又厚重的蒙古奶茶
蕴藏着通辽人智慧与勤劳
承载着通辽人信念与梦想。
通辽的饮食文化正如一锅奶茶一般汇聚着各地的美食精粹,
蕴藏着蒙古族精神文化!
明日,让我们相约在哈萨尔圣地,走进“中国蒙餐之都科尔沁美食文化节”,吃天下美味,品正宗蒙餐,从舌尖品味草原,从美食中探寻通辽文化魅力!
文/阿力玛
编辑:阿力玛、石若冰
白癜风的食疗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liaozx.com/tlsly/5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