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心成功开展通辽市首

为积极贯彻国家两会癌症早筛早诊早治精神,践行《“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相关要求,切实降低癌症死亡率,更好满足百姓健康需求,3月10日,我院顺利完成通辽市首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本次手术由副院长张国友和东院区消化内镜科主任马宏珍指导,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心博士庞慧芳主刀,在东院区手术麻醉科医师刘石磊、配台护士刘刚的协助下顺利完成。

本次手术患者是一位低位直肠肿瘤患者,肿物位于距肛缘4cm处,大小约2.8×2.5cm,通过NBI电子染色观察,诊断考虑绒毛状腺瘤局灶可疑早癌。庞慧芳博士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认为本例属于ESD绝对适应征,于是按照ESD标准流程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了黏膜下剥离并完整切除。术中无明显出血及穿孔,我院医务人员针对患者创面进行荷包缝合,有效预防后期并发症。本次手术历时60分钟,切除标本大小约3.2×2.8cm。术后通过给予常规禁食、补液、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标本由病理科李宝慧主任团队严格按照ESD标本取材固定共识意见取材并进行病理复原。术后病理回报管状绒毛状腺瘤,部分区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水平及垂直切缘干净。该患者由于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了外科手术及结肠造瘘,并且保住了肛门,预后如同息肉切除术,无明显并发症。

ESD技术主要的临床意义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消化道早癌。消化道早癌既往的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为主,但创伤大、患者恢复慢,而且切除病变器官后,容易引起消化功能障碍。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对消化道早癌认识的不断提高,ESD技术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一线治疗方式。该治疗手段具有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结构、不开刀、体表无创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适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及结、直肠的早癌、癌前病变及粘膜下良性肿瘤的切除治疗。但ESD技术作为一项高难度手术,需术者在充分掌握放大内镜早癌精查及超声内镜层次评估基础上,再经过离体消化道模型及活体动物实验等进阶式培训学习等严格训练后才能从事临床诊疗手术,对内镜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学习时限也相对较长。

我院消化系统超声内镜和放大内镜技术是通辽地区独家开展的技术项目,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具备着高、精、尖的特点。此次庞慧芳博士开展的首例ESD手术,填补了全市该领域的空白,进一步提升我院乃至全市消化疾病诊治水平,使通辽地区广大患者在家门口即可获得高质量诊疗服务,充分彰显了我院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心卓越的实力和影响力。

庞慧芳

医院医学博士,医院消化疾病诊疗中心暨消化内镜中心主治医师,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治区医学会及医师协会消化病学专科分会青年委员,自治区消化专科联盟理事,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通辽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务委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发明专利1项,获得自治区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通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医院新技术新项目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多次参加自治区级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学术讲座及比赛并获奖。曾先后到华中医院,包医院,医院消化内科及北京医院内镜中心工作学习培训。主要擅长胃肠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小肠镜的常规检查及消化道息肉的镜下切除、消化道异物取出、内镜下止血等多种微创治疗项目,尤其是放大内镜消化道早癌筛查及超声内镜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也是通辽市首次并且至今独家开展项目,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一名党员,庞慧芳博士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曾先后荣获医院及通辽市直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她始终秉持“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病人,拯救一个家庭”的理念,非常耐心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并且以其蒙汉兼通的语言优势,与每位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更多病史,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优化的治疗流程,不但提高了患者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还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深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与赞扬。她用精湛的技术、热忱的态度、践行着一个医生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献身医学、救死扶伤。

联系

消化疾病诊疗中心(庞慧芳博士)

消化内镜中心-

来源:院办公室

主编:姜丽丽

编辑:何紫怡供稿:庞慧芳

医院

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liaozx.com/tlsly/90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