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耳尖穴及疾病
耳尖穴
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属经外奇穴。
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清热解毒祛风,解痉止痛。
高热,爆发火眼,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青春痘,高血压,口眼歪斜,失眠,咽喉肿痛,偏正头痛,麦粒肿,舌痛,湿疹等
针灸针、三棱针,一次性注射针头、刺血笔等
直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从医学的观点来说,耳尖所在的位置,相当于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对调节人体内脏功能和情绪有重要的作用。按照生物全息律的原理,人体在耳部的缩影不仅是一个倒置的胎儿,同时也是一个正置的胎儿,耳尖穴对应于头部与会阴部的位置,故它对头面部的上火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一高热:耳尖点刺放血最常用最有效的适应症,适用于感冒、肺炎、扁桃体炎所引发的高热,用耳尖放血常可迅速退热,有时针刺一二次放血即可。(可结合十宣、大椎)
二火眼:西医称红眼病,为眼科常见的传染病,接触传染,轻者仅眼睑结膜微红,有分泌物,早晨明显,病人自觉眼痒、眼涩。重者球结膜发红,眼白呈一片血红,并有水肿,分泌物增多如脓状,早晨睫毛及睑缘粘住,不能睁眼,病人感到眼睛灼热,怕光及磨痛。
治疗取单侧病侧,双侧患病取双侧。局部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耳尖穴,左手揉按,使局部充血,右手持针速刺,用酒精棉球擦其针孔,左手反复挤压,出血量达3-5滴即可,一般1-3次可治愈。(可结合太阳穴)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很快痊愈。
三痄腮: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治疗将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上点刺出血,挤出8-10滴血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每日1次,3-6次腮腺肿胀可以消退(可结合关冲、少泽)。
四麦粒肿:此病顽固,而且容易复发,严重时可遗留眼脸疤痕。以局部红肿、疼痛,出现硬结及黄色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
治疗将患眼同侧耳尖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放血3-7滴,每日1次,一般2-5次即可。(也可在背部1-7胸椎旁开3寸范围内寻找异常反应点,如压能点、粟粒状突起、丘疹等。如无反应点或不明显可选心俞、神堂等穴)
五口腔溃疡:把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点刺出血,挤出5-8滴血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每日1次,治疗3-5天能结痂而愈。(如果溃疡多时可在太阳穴放血是最好的)
六角膜炎:眼有异物感,刺痛甚至烧灼感。球结膜表面混合性充血,伴有怕光、流泪、视力障碍和分泌物增加等症状。
治疗耳尖点刺放血,充血重的结合太阳穴刺血尤佳。
七青春痘:又叫“面疱”“粉刺””“暗疮”等,中医称“肺风粉刺”。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
治疗双耳尖取穴、大椎、肺俞刺血。
八不寐: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常伴有头晕、头胀、心烦、焦虑、精神不振、工作效率降低等,西医称失眠症。
耳尖刺血有很好的效果,如果结合间谷、行间再加风市穴效果更好。
九面瘫: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耳尖刺血,可帮助提高治疗效果,特别是闭眼的动作,能结合健侧的合谷穴更佳。
十高血压:耳尖刺血一周一次,一次刺一侧即可,左右交替,坚持二三个月,有助于血压的平稳。
十一荨麻疹湿疹:耳尖点刺放血能使湿疹、荨麻疹得到有效控制,且不易复发。特别是对肝胆经脉所循行之处,如面颊、耳后、胁肋、腹股沟及会阴部等部位的湿疹,针刺耳尖能明显减轻瘙痒缓解症状。
中医认为少阳主风,太阳主表。由于膀胱经上至头顶再从头两侧至耳上,少阳经循行耳朵。表证与太阳有关,皮肤病与风与表皆有关连,所以耳尖可以主风主表,可以治风也可以治表。
少阳经也循行眼的内侧及外侧,在这里放血,可以治疗眼的疾病。因为少阳主风,又胆透过脏腑别通与心通所以可以治失眠症。大家都知道肾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心开窍于耳”,因此在耳尖刺血治心悸及多汗(心主汗)亦有效。
微博:紫微斗数巫又羽老师小红书:紫薇斗数巫又羽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liaozx.com/tlsxw/1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