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东北吗告诉你一个,你认知以外的

北京专科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zqbdf/140106/4322685.html

东北不是东三省,而是东三点五省

中国东北只是一个方位名词,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行政单位,只有一个短暂的时期有过东北局这样一级管理组织,仅在解放前后,设过东北局、西北局、华南局、华东局等。就像相较于西北、西南、东南、中原、华北、华南一样,是一个区域方位词。

在人们的印象中,东北是由三个省组成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这一观念好像是一种约定俗成,东三省的概念已经深入绝大多数人心中了。

那么,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恐怕没这么简单。

因为还有一个地域群体的认知不是这样的,那就是生活在内蒙古东部的东四盟广大民众,现在的行政区划叫:通辽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这几个地区和东三省同处中国版图的东北方位,完全是一个区域,就是大公鸡的整个鸡头部位。

历史上东四盟就和东三省有着无法割舍的渊源,双方认可程度非常高,民间交往极其活跃。东四盟的人在对外时也普遍宣称自己是东北人。

东北地区行政区划图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东北地区真的是一家人。

多数都是闯关东人的后代,大批的移民不但进入了东三省,同时也有很多人进入了东四盟。东四盟不但有蒙古族人、鄂伦春族人、鄂温克族人,同时更生活着庞大的汉人群体,这些人和东三省的人同种、同文,跟东三省内的人一样,认知程度非常高,几乎没有排斥性。

并且现在的蒙古族汉化程度也很大,在外表上已经很难分清汉蒙之间的区别,在语言文化上整个东北地区几乎没有隔阂,交流完全无障碍。

由于内蒙古的地理版图极为特殊,东西跨度直线距离就达到了公里,南北短,东西长,其省内交流极为不方便,而东四盟却正好和东三省直接接壤,甚至有的区域已经交集到了一起,比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很多作业区域都设在了内蒙古地面。

内蒙古东四盟和东三省的关系历史上就极为紧密,有时候被打散分成好多个独立的省,有时候直接就把东四盟划给了东三省,有时又划回去。

国家经过多次调整东北的行政区划,到现在也不是尽如人意。东四盟的归属就比较复杂,既要考虑区域区划;考虑地理地貌;考虑经济文化;更要考虑民族政治,未来再次调整重新划分的可能性非常大。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在东北地区划分9个省级行政单位。分别为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这九个省包括了很大一部分现在的东四盟。

解放后,把东北的松江、黑龙江、嫩江、吉林、辽北、安东、辽宁七省和冀察热辽地区改设为辽东、辽西、吉林、松江、黑龙江、热河六省,并设立了旅大行署区。年5月,原热河省昭乌达盟地区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到年,全东北分为13个省级区划单元。年东四盟全部划归东三省,年再次归还内蒙古自治区。

自称东北人或被人定义为东北人。

为什么只有东北地区的人使用这么大的区域方位词,而绝少有其他省份的人这样使用?没谁会说,自己是西北人,或说西南人,更不会说中原人、华南华北人。

这主要归结于几个方面,首先,地域封闭,山海关形成了一道屏障,直接区隔了中原与关外的界限;

其次,绝大多数都是闯关东的移民后代,同文同种,历史传承高度契合,相互认可度极高;

再有,地域性方言高度统一,形成了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内部之间虽有些许差异(主要是辽宁省内的方言存在差异)

潜在水里的熊4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地区,齐齐哈尔地区,东四盟加冀东冀北,重新划分为热河和兴安,东北划为五省,直辖各县市,才是东北复兴的基础!

回复·8天前

一个资深杠头的自白作者1

有道理,从经济角度考虑是最佳划分

回复·8天前

炮长

在中国版图内的土地都是中国的,河北的唐山,秦皇岛,承德。虽然属地归河北。但归属感还是很大的一部分都自认是东北的一部分,不管是说话还是吃的、住的、用的方面。基本跟东北没啥区别,所以我个人认为都是东北人。

回复·8天前查看全部4条回复

ainiuxin14

绝大部分是闯关东后裔不对,起码辽宁不是,包括大连、丹东、营口一带的胶辽官话区占多数的还是清代中期才开始的闯关东移民潮之前的原住民。而辽宁省内的方言差异最主要的就是胶辽官话和沈阳、鞍山、辽阳、本溪、抚顺、铁岭的辽东话及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话组成的东北话不属于同一种方言。吉林、黑龙江倒是闯关东移民更多,因为那里在闯关东之前基本都是游牧渔猎为生的少数民族,就没什么汉族,也不说汉语。闯关东移民到来后,反而把学会的东北话说得更“标准”了。而说到同问同种,不说原住民(包括少数民族),就是闯关东移民来源也很复杂,虽然山东多一些,但河北等省也不少,而且山东本身就有冀鲁、中原和胶辽三个官话区。而恰恰是来源多样,这些移民才选择了说东北话,这是古今中外多来源移民区的共同特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ongliaozx.com/tlsxw/12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